0931-8276785
13965522023
厂房上方,桁吊机平稳滑行,空中物流线运输繁忙;车间地面,AGV小车(智能搬运机器人)自如穿行,搬运物料。在焊接区域,焊接机器人两两一组,协同作业。它们不停挥
厂房上方,桁吊机平稳滑行,空中物流线运输繁忙;车间地面,AGV小车(智能搬运机器人)自如穿行,搬运物料。在焊接区域,焊接机器人两两一组,协同作业。它们不停挥舞其强壮的六轴机械臂焊接钢板,制成结构件后,经涂装、装配、调试,一台挖掘机便成功下线。在这里,每年都有各种型号的挖掘机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不仅服务中国客户,也发往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
图片说明:2025年6月,卡特彼勒“百年全球巡展”来到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作为卡特彼勒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制造工厂,该公司已成长为卡特彼勒在华旗舰工厂和全球重要的挖掘机制造基地之一。
400公里外的卡特彼勒青州工厂,也已从区域制造基地成长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这里生产的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宽体自卸车等整机以及工作机具,以“CAT®(卡特)”和“山工机械”两大品牌,远销亚太、欧亚、拉美、中东、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立于1925年的卡特彼勒,是全球知名的重型机械制造商,总部现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是工程机械、矿用设备、非道路用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工业用燃气轮机以及内燃电传动机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制造企业。
回顾卡特彼勒的百年“进化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家企业如何在经济波动中淬炼出极强的生命力:在繁荣中把握机会,在萧条时逆流而行。
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卡特彼勒始终专注研发核心技术,将领先的产品视为决胜市场的先决条件,把可持续创新视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创新一直是卡特彼勒的DNA,是企业立身之本,是我们发展的关键。”卡特彼勒全球高级副总裁杨程建坦言。
站在未来百年的全新路口,卡特彼勒在无人驾驶、可替代燃料、互联和数字化、电气化等领域持续加码,不断突破自我,开疆扩土。
持久创新成就了卡特彼勒的基业长青。百年间,卡特彼勒多次在经济周期中起起伏伏,又频频再造辉煌。
19世纪末,BenjaminHolt与C.L.Best两位先驱展开了一场激烈竞争。作为收割机与拖拉机制造商,两家企业的较量推动了行业技术革新,完成了动力系统由蒸汽动力向燃气发动机的跨越、行走装置从传统轮式向履带结构的演进。1925年,两家公司强强联手,成立了卡特彼勒拖拉机公司,开启了工程机械行业的新篇章。
大萧条中坚持创新。历经多年技术攻关,1931年,卡特彼勒推出首款柴油拖拉机 The Diesel Sixty,标志着柴油动力在工业机械中的广泛应用拉开序幕。此后几年,卡特彼勒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柴油发动机生产商之一。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卡特彼勒把握二战后建设需求激增的时代机遇,推出首款牵引式铲运机和推土机铲刀。其中,牵引式铲运机凭借强大的土方处理能力,在欧美参与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包括美国超过7万英里的高速公路建设。
进入70年代,卡特彼勒成功研制出第一款液压挖掘机225型,并在80年代持续推出液压挖掘机E系列新品。自此,CAT®液压挖掘机系列成为改变全球建设施工项目的重要力量。
步入新世纪,卡特彼勒不断完善业务板块,进一步巩固其综合性工程机械巨头的地位。20年间,卡特彼勒屡次进行大手笔收购,不断扩充其产品线,为后续卡特彼勒多元化业务拓展打下基础。
布局创新技术,完善产品矩阵,加强服务覆盖和渗透,卡特彼勒经营利润实现长周期增长。2023年,卡特彼勒全球营收达到创纪录的671亿美元。
深耕百年,卡特彼勒潜心打造的代理商网络,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目前,公司共有150多家Cat®(卡特)代理商,覆盖全球约190个国家和地区。
卡特彼勒聚焦技术创新,持续对无人驾驶、可替代燃料、互联和数字化、电气化(AACE)四大领域核心技术进行投资。过去2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mile米乐m6美元,正是这些投入使这家百年老店得以持续推出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
无人驾驶技术因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巨头的高度关注而成为当前最具潜力和市场的热门领域之一。卡特彼勒早在1996年就前瞻性地推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无人驾驶卡车原型。凭借近30年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卡特彼勒如今拥有庞大的无人驾驶非道路卡车车队,在全球各大矿山客户使用中已经累计运输超过93亿吨材料,相当于约1360座胡夫金字塔。
可替代燃料成为卡特彼勒重点发力方向之一。记者获悉,当前所有卡特彼勒柴油发动机均可使用100%氢化植物油,燃气轮机最高可使用100%氢燃料。许多卡特彼勒产品可以使用低碳强度燃料运行,比如生物柴油、可再生柴油和沼气。2024年初,卡特彼勒还与微软和巴拉德动力系统合作,证实了使用大型氢燃料电池为数据中心提供可靠、可持续备用电源的可行性。
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互联和数字化成为卡特彼勒又一专注重点。如今卡特彼勒在全球已有150万台设备实现互联,客户可以使用Cat®(卡特)实干家机队管理解决方案、VisionLink®等应用,管理其跨品牌、不同规模的全球车队,实现降本增效。
卡特彼勒在电气化领域不断完善产品布局,拓宽应用场景。Cat 794 AC电动卡车相比前代产品更轻,在爬坡、混合车队作业中有良好表现,可以实现平稳搬运和快速停车。2024年初,卡特彼勒成功试运行其首款电池动力地下矿用卡车原型,扩展了其在地下采矿应用中的电池动力和半自动技术产品线。
除电动设备外,卡特彼勒的电气化应用场景在电池、储能和充电解决方案,以及电力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也有着多元体现。例如,卡特彼勒开发了可与柴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任意组合使用的电池储能系统、车载电池组、以及支持各种机器和电力系统的电动机等。
1975年,38台吊管机从美国运抵中国,卡特彼勒在华业务正式开启。半个世纪以来,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发展层层递进,深度布局。
1994年,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此后,卡特彼勒在中国持续建立制造工厂,引入代理商机制,推动本地供应链升级,不断加大本地化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卡特彼勒在无锡设立的综合性研发中心是卡特彼勒在中国研发资源的中枢,通过建立“设计、开发、测试、采购、生产、服务”的端到端研发生态系统,为本土以及全球客户设计与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
如今,卡特彼勒在中国有约20家制造工厂,2个研发中心,2个物流和配送中心,约12000名本地员工。四家大型Cat®代理商有约300个服务网点。中国市场供应商数量,也从最初的5家发展到今天的700多家。
卡特彼勒强大的创新基因在中国持续落地生根,并助力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领先。以创新为本,卡特彼勒中国“朋友圈”不断扩容。
在宁波,卡特彼勒旗下品牌索拉透平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助力浙江华泰盛富利用高氢工业尾气进行发电,变废为宝。
在广州,40多台卡特发电机组为粤港澳大湾区领先数据中心之一的中航云南沙数据中心项目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在漳州,Cat®(卡特)实干家机队管理解决方案正助力福建育华在其“一比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实现多种设备的远程管理。
“扎根中国50年以来,卡特彼勒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成长,齐心助力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展望未来,拥有百年积淀的卡特彼勒,将更加坚定地迎接新的变化和挑战。”杨程建表示。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Copyright © 2024 米乐机电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00143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