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1-8276785
13965522023
在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制造加速渗透的浪潮中,一批聚焦核心部件的企业正凭借技术积累与赛道布局脱颖而出。伟创电气(688698.SH)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截至20
在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制造加速渗透的浪潮中,一批聚焦核心部件的企业正凭借技术积累与赛道布局脱颖而出。伟创电气(688698.SH)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截至 2025 年 9 月 19 日,公司股价 12 个月内从 21.21 元飙升至 81.61 元,涨幅高达 244.4%;近三个月、近一个月涨幅分别达 66.9%、35.9%,强势跑赢同期上证指数(3820.09 点)。
近日,群益证券发布最新深度研报,维持对伟创电气 “买进” 评级,目标价锁定 96 元。这份信心背后,是公司 “传统工业自动化主业稳健增长 + 机器人新赛道突破” 的双重逻辑支撑。本文将从主营业务、产能布局、机器人战略三大核心维度,拆解这家龙头企业的长期成长价值。
伟创电气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工业自动化核心赛道,以 “变频器” 为起点,逐步拓展至 “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形成覆盖工业动力控制的核心产品矩阵。截至 2025 年,公司产品组合中变频器占比 62.3%、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占比 32.3% ,数字能源业务(2.3%)作为补充,营收结构兼具集中度与成长性。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0 亿元,同比增长 16.4%,在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分产品看:
变频器业务:实现收入 5.6 亿元,同比增长 13.2%。其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AC800 系列、AC310-Pro 系列变频器更是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成为国内少数具备 “船舶及海上设施供货能力” 的企业之一,成功切入船舶、港口等高端细分市场。
伺服系统业务:实现收入 2.9 亿元,同比增长 14.1%。伺服系统作为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的 “心脏”,公司产品已覆盖 3C 制造、新能源装备、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物流自动化等领域,随着下游智能制造需求释放,伺服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极。
在工业节能环保与智能制造转型的机遇下,伟创电气并未局限于通用自动化市场,而是深耕高壁垒、高附加值的细分领域:
船舶领域:CCS 认证的获取,意味着公司变频器可用于船舶动力系统、辅助系统等关键场景,打破国外品牌垄断,目前已与多家船舶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港口领域:针对港口起重机、输送设备的高负载、高可靠性需求,公司定制化开发的变频器产品已在国内多个港口落地应用,替代进口产品。
电网领域:参与电网储能、柔性直流输电等项目,提供变频调速解决方案,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公司在低压变频器、伺服系统领域的市占率已连续 3 年提升,2025H1 市占率分别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1.2 个、0.8 个百分点,逐步从 “跟随者” 向 “挑战者” 转变。
对于工业自动化企业而言,产能是业绩增长的 “基石”。随着下游需求持续释放,伟创电气原有产能已难以满足订单增长,而苏州数字化生产基地、常州高端电气装备生产基地的落地,将彻底打破这一瓶颈,为未来 3-5 年的收入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苏州数字化生产基地是公司产能扩张的 “核心抓手”,目前已进入投产倒计时阶段。该基地定位 “通用自动化核心部件生产”,建成后预计年产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产品超百万台,相当于 2024 年公司核心产品总产量的 1.5 倍。
从技术配置看,苏州基地采用 “工业 4.0” 标准建设,引入智能产线、数字孪生等技术,可实现产品从零部件加工到组装测试的全流程自动化,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预计生产周期缩短 30%),还能降低产品不良率(目标不良率低于 0.5%),进一步优化毛利率。
与苏州基地的 “通用化” 定位不同,常州高端电气装备生产基地聚焦 “港口、船舶、海工系统” 等高端领域,目前已顺利封顶,预计 2026 年 Q1 进入试生产阶段。
产品协同:针对港口、船舶领域的大型化、定制化产品(如高压变频器、船舶专用伺服系统),常州基地可提供专属生产线,避免与通用产品产能冲突。
区位优势:常州地处长三角,靠近上海、宁波等港口城市,便于产品运输与客户服务,同时可依托当地的船舶配套产业集群,降低供应链成本。
市场拓展:基地投产后,公司港口、船舶领域的产能将提升 3 倍,有望将市占率从目前的 5% 提升至 10% 以上,成为该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群益证券测算,两大基地全面投产后,公司年产能将从 2024 年的 65 万台提升至 180 万台,预计可支撑年收入从 2024 年的 16.4 亿元增长至 2027 年的 30 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超 20%。
如果说传统自动化业务是伟创电气的 “基本盘”,那么机器人核心部件业务就是公司的 “未来增量”。在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商业化加速的背景下,公司从 “关节模组” 和 “灵巧手” 两条高壁垒赛道切入,通过 “自研核心部件 + 合资拓展市场” 的模式,快速建立竞争优势。
关节模组是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 “核心执行单元”,其技术壁垒集中在 “无框力矩电机、低压伺服、减速器整合” 三大领域。伟创电气在该领域的进展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产品矩阵完善:已成功研发 RB100 系列伺服一体轮、RB200 系列谐波 / 行星 / 直线 系列伺服一体机等产品,覆盖从 3kg 到 50kg 负载的机器人关节需求。
核心部件自研:突破无框力矩电机、低压伺服驱动器等关键技术,实现 100% 自主可控,摆脱对国外品牌的依赖。其中,无框力矩电机的功率密度、扭矩精度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平,成本较进口产品低 30% 以上。
合资加速落地:与科达利(锂电池结构件龙头)、上海盟立(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共同成立 “伟达立” 公司,聚焦机器人关节模组的市场化推广。科达利的制造能力、上海盟立的客户资源,将帮助伟创电气快速抢占市场,目前伟达立已收到多家机器人厂商的样品订单,预计 2025 年 Q4 实现小批量供货。
灵巧手是机器人 “精细化操作” 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 3C 制造、医疗、半导体等领域,技术壁垒更高(涉及多电机协同、力控感知等)。伟创电气采取 “整合产业链” 的策略,快速推进灵巧手业务:
核心部件突破:已自研成功 ECH 系列无刷空心杯电机、SD200 空心杯电机驱动器,其中无刷空心杯电机的体积、重量较传统电机减少 50%,适合灵巧手的轻量化需求。
合资公司发力:与科达利、银轮股份(热管理与电机龙头)、开普勒机器人(机器人算法公司)及伟立成长共同成立 “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各方优势:
目前,苏州依智已完成灵巧手原型机开发,正在进行性能测试,预计 2026 年 Q2 推出首款商业化产品,目标成为 “中国领先的机器人灵巧手供应商”。
从行业趋势看,2025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市场规模预计达 500 亿元,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00 亿元,而伟创电气通过 “关节模组 + 灵巧手” 的双轮布局,有望在这一市场中占据 10%-15% 的份额,成为公司继变频器、伺服系统后的第三大营收支柱。
群益证券在研报中对伟创电气 2025-2027 年的业绩进行了详细预测,从数据来看,公司业绩增长具备高确定性,估值水平也处于合理区间。
根据研报数据,公司 2025-2027 年净利润预计分别为 2.7 亿元、3.5 亿元、4.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28%、24%;每股收益(EPS)分别为 1.3 元、1.6 元、2.0 元。
传统业务:苏州基地投产后,变频器、伺服系统收入有望保持 15%-20% 的增速;
机器人业务:2026 年关节模组、灵巧手业务开始贡献收入,预计 2027 年该业务收入突破 5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 15%;
毛利率提升:核心部件自研、规模效应释放,预计 2025-2027 年毛利率分别提升 0.5 个、0.8 个、1.0 个百分点。
工业自动化领域:国内龙头企业 2026 年平均 PE 为 50 倍,伟创电气 46 倍 PE 低于行业平均;
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国内可比公司 2026 年平均 PE 为 65 倍,伟创电气 46 倍 PE 具备显著估值优势。
群益证券给出 96 元目标价,对应 2026 年 PE 为 60 倍,略高于当前行业平均,但考虑到公司机器人业务的高成长性(预计 2026-2027 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速超 100%),这一估值具备合理性。
从机构持仓来看,2025H1 基金持有伟创电气流通 A 股的比例达 7.3%,较 2024 年末提升 2.1 个百分点,多家公募基金在半年报中表示,看好公司 “传统业务稳增长 + 机器人业务破局” 的逻辑,将其列为工业自动化赛道的核心配置标的。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工业自动化领域参与者众多,国内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的价格竞争激烈,若公司未能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可能导致毛利率承压;
贸易战风险:公司部分核心零部件(如高端芯片)依赖进口,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或成本上升的风险;
机器人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难度高、市场化周期长,若关节模组、灵巧手的技术验证、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业绩增长节奏。
伟创电气的成长路径,是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 的缩影 —— 以变频器为起点,筑牢传统业务基本盘;以产能扩张为支撑,打破增长瓶颈;以机器人核心部件为突破,抢占未来赛道。
群益证券 “买进” 评级与 96 元目标价的背后,是对公司 “主业压舱、新业突破” 逻辑的认可。对于关注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赛道的投资者而言,伟创电气(688698.SH)不仅是一家业绩稳健增长的龙头企业,更是一家具备 “第二增长曲线” 的潜力标的,值得长期跟踪与关注。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伟创电气正以 “技术自研 + 产业协同” 的双轮驱动,从 “自动化龙头” 向 “机器人核心玩家” 跨越,未来能否在机器人赛道实现 “弯道超车”,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24 米乐机电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001439号 网站地图